找到相关内容51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证严法师著:人中之宝(2)

    我选择了出家。然而,真正让我警醒人生意义的,是看到医院地上的一摊血,我体悟到:人世间最宝贵是生命、最痛苦的是病痛,病痛又缺医缺药,更是苦不堪言。就是这个因缘,启发了我创办慈济功德会。   佛陀说:心...

    证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3048238.html
  • 佛门用语篇

    用以惩诫违规者,称为"清规香板";用以警醒坐禅昏沉者,称为"巡香香板";于禅七中使用者,称为"监香香板"。一般由方丈、首座、西堂、后堂、堂主、维那、纠察等职事所持用。  梆  禅林用来通知大众入浴、斋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4148550.html
  • 《生死之歌》静坐导引

    轻盈的身体如何接纳强烈的感受。每一次进入沉重身躯的呼吸使轻盈的身体继续运作,让觉性的身体保持平衡。   感受每一次的呼吸如何维系这种关系。   让觉性在一呼一吸之间,警醒地安定下来。感受沉重身躯和轻盈...

    史帝芬.雷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4248551.html
  • 禅师拄杖的大机大用——以明楚山绍琦禅师的作略为例

    的动物,或乞食时向施主示意自己的到来[1];禅杖用木或藤制作,此杖为僧人坐禅时用以警醒昏沉或散乱者(类似今日禅堂中的香板)[2];拄杖又称柱杖、柱杖子,或简称杖、棒,一般用木头制成,也有用竹制成者[3...

    冯焕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1949354.html
  • 佛眼看商界(1)

    生命的代价时,想到的又是什么?“物必自腐,而后虫生”,正是对金钱的贪婪导致了他们的堕落,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扭曲。种种教训足以使我们警醒到:金钱虽然诱人,但也有着致命的杀伤力。所以致命,一是人类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849518.html
  • 从二十四圣到耳根圆通(2)

    而这里以火大为先,何以故?因性好贪淫的人,生为欲炎所烧,死为业火所焚。这和本经以阿难被陷,身堕淫室外的起教因缘相符合。所以用来警醒喜欢多闻的人,必先除去欲漏,方是修行的正确途径。又七大原本是识大居后,...

    普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849642.html
  • 二十一禅修手册(1)

    什么是确定的。进一步说,有太多的因缘导致非时死亡。身体强健之人会遭遇事故而送命,谁都无法保证今天我不会死。  安住修  参思这些方面后,我们再三警醒自己:“我今天可能会死呦,我今天可能会死呦。”并安住...与专注力是如此之脆弱,很难保持警醒,所以如果我们禅修的话,亦很难有所成就;我们的智力远比不上年轻时的犀利,因此往往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够明白是怎么回事。  我们不再胜任以往过去常做的工作或者帮助别人,...

    格桑嘉措格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450197.html
  • 关于人间佛教的反思

    ldquo;治心”、生存难保的佛教界警醒,以太虚大师为代表的新佛教运动,开始大力兴办佛教教育、创办佛教刊物、流通佛教书籍,还提出了创造人间净土的理想,并以佛教特有的方式逐步参与社会政治、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5150268.html
  • 红尘觉悟(3)

    禅宗这种务实不务虚的精神和将生命超越融入于世俗之中的方法,对我们是一种警醒和鞭策。在现实生活中,很多人都有好高骛远,大事做不来,小事又不做的倾向。这些人心中也有美好的理想,也有使生命超越的愿望,但他们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4650540.html
  • 久住正法四大遗产

    本分毗尼学处而不修学”是“止犯”。而同样的把“作持”合会“止犯”。宣祖一语道破持戒心要,也一语警醒晚学后修。时下多数佛弟子对止持或懵懂、漠视而毁犯,或自主、开放而穿缺,长期处在不知有罪、不懂忏悔;或知罪...

    宗麟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551801.html